有点意思啊,莫非在演义中,姬昌临终时立姬发为世子,并不是心甘情愿的,而是受到了胁迫?
或许真是如此,王旭得到的情报中,文王有子嗣上百,其中嫡子十八。
嫡二子姬发,是跟姜子牙关系最好的,私底下,姬发更是对姜子牙以亚父相称。
如果王旭是姜子牙,也不会放着一口一个亚父的姬发不用,推举跟自己不熟的其余嫡子上位。
想到此处,王旭越来越怀疑,演义中的姬昌暴毙,真的跟阐教乃至于姜子牙有关。
非是如此,不足解释为什么姬昌临终托孤,托的是姬发而不是他中意的周公旦了。
或许那时的姬昌,已经看穿了阐教面目,深知不立姬发为世子而立周公旦的话,周公旦或许有性命之忧吧。
“你回去告诉子牙师叔,七日后我一定到场。”
王旭按捺下心神,示意周生可以走了。
等到周生走后,他看了眼挂在墙上的地图,低语道:“武王姬发,此人不可小视啊!”
别的人不知道,只认为姬发是走了狗屎运才被姜子牙看中,又通过姜子牙被阐教间接承认,成为了姬昌的内定接班人。
王旭却很清楚,姬发能走入姜子牙的视线,与狗屎运一点关系没有,是他依靠自己的努力换来的。
西岐世子伯邑考尚在时,人人都说大公子与二公子兄友弟恭,可是话说回来,这些何尝不是姬发的伪装。
伯邑考性格和善,与世无争是真的,因为他是世子,不需要争什么,持王道,秉仁政,自然而然便是下一任西伯侯。
姬发却不尽然,以他嫡二子的身份,以后弄好了能成为一镇小诸侯,弄不好只能在西岐为官,辅佐伯邑考施政。
兄友弟恭,待人和善,有贤王风范,这些话在王旭看来,何尝不是姬发自抬身价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