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1页

整个天下,大儒才不过数百位,分散下来,一府之地都分不到一位。

这些人中,起码有三分之二,是坐镇在两界山与蛮口关,抵御外族不能轻动的定海神针。

这篇镇国诗一出,谁也不敢将王旭,在当成小秀才看了。

说不得,就是去拜访世家大族,一送拜帖,也能从正门进去。

在场的众人铭心自问,日后考个进士还有把握,成就大儒,以他们的学问,恐怕在自家中都排不上号。

王旭在一瞬间,就从被人看不起的乡下土包子,成了他们都要高攀的未来文坛巨匠,身份的转变简直是戏剧化。

“日出红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好诗,好诗,王公子不愧是江南四大才子,果真是有真才实学的!”

“张兄说的有对啊,今日有如此诗篇下酒,当浮一大白才是。”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扬州,天下美景三分,二分赖在扬州,真是写到我们心坎里去了,写得好,写得妙,写的呱呱叫!”

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

王旭与王家,只是金山府内,一个不起眼的小家族,说出来屁也不是。

就算写了几篇镇州诗,被大儒们夸赞了几句,对众人来说也不算什么。

他们可是大家族的嫡系子弟,谁没被大儒夸奖过,更何况科考首重文章,多少写了镇州诗的诗人,到头来连个进士都不是。

别说不成进士了,就算成了进士,日后同朝为官,出身于世家大族的进士,也要比小门小户的进士高一级。

有镇国诗就不同了,大吴王朝已经有数百年,没有出过镇国诗了。

上一次,写出镇国诗的人,还是几百年前的中原文豪,那位可是比肩先贤,出访过妖族的士林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