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1页

只是简单的聊几句,王旭便发现张小妹,是个才思敏捷之人。

张许与之相比,除了是男儿身以外,还有很多不足,起码王旭没在他身上,看到那种能有大成就的机敏。

一路上,王旭与张小妹随意对答,所问所答,引经据典,覆盖了四书五经,一些典故更是信手捏来,让同样是秀才功名的张许,很多时候都插不上话来。

张许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知道自己妹妹对王旭很崇拜,却没想到二人如此投缘,有一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错觉。

王旭倒是没有想那么多,只是将张小妹,当成了平等相待的读书人,发现张小妹除了是女儿身以外,对朝廷的事知道的很多,也很有见解,不能以普通女孩看待。

就拿新政被废来说,张小妹就觉得很可惜,因为新政的有些地方,确实是为百姓谋福利的。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新政她都赞同,比如新政中的青苗法,她就觉得欠妥当。

青苗法:在每年二月、五月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每半年取利息二分或三分,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降低民间高利贷对农民的压迫。

以前,百姓在民间借贷,还不上钱的时候,会被地主收走土地。

有了青苗法之后,看似百姓不用从民间借贷了,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青苗法上说,半年的利息为2一3分,可是实际上到了下面,一个月的利息就不止这么多。

一层层的刮下来,官府给出的利息,比民间的利息还狠,还出现了为了让朝廷看到,青苗法的执行力度,强行让百姓借贷的现象。

有些百姓,本身不用借贷,可是地方官为了政绩,不借也要借给你。

百姓没享受到实惠不说,反而产生了额外开支,有的地方更是公然打着官府的名头,干着比高利贷还狠的勾当。

高利贷,你不用就可以不借,没人逼着借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