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误会,这里仅仅是在说明“有这种形式的作品存在”,而并非在说优谁劣,毕竟形式永远只是形式,决定故事的优劣的因素有很多,单靠这个什么都说明不了……不过,有一点谁都没办法反驳,那就是群像剧的形式更接近于现实生活,毕竟【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生活的主角】,没有谁愿意承认自己只是人生赢家的生命中如同路边小草一般的存在。

而现在,在池袋上演的就是群像剧,仅仅是上面列举出来的就有九伙人——这些人在自己的出身背景、自己的目标、自己的兴趣、自己的利益的驱使下,在几乎同一段时间内,或诱发或参与了各种事件。

不知道这些事件具体是什么?

不要担心,即便池袋正在发生的故事是“群像剧”,但这本书写的还是最老土的“主角的故事”。换言之利兹不知道、也不须要知道与他无关的人物与事件,他只要按着自己的节奏行动就行了,而各位看官看见的也就是这一块内容,需要看懂的也是这一块内容。

这样写的优点是“容易理解”,例如“喜欢头的变态”和“喜欢喜欢头的变态的变态”的爱情故事,既没有意思也没有深度,剔除掉反而帮助阅读理解。

这样写的缺点是“莫名其妙”,例如有些事件利兹并没有从头参与,而是突然在过程中被卷进去,即便会有人用一大串文字介绍前情,还是会显得相当突兀。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啦,之前的列举就已经暗示了“完美的形式不存在”不是吗?

总而言之,在利兹等人围绕着电脑与网络过着宅男宅女的生活的这段时间,池袋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变化,他们那信息化时代的日常生活即将结束,非日常的故事即将展开。

……

非日常故事展开的导火索是一份短信同时到达众人的手机。

额……不是网络运营商准时的账单,也不是个人信息泄漏后各种小型贷款公司、保险公司发来的业务广告,更加不是诈骗犯发来的对付智障人士的虚假信息——是有关dolrs的论坛地址与密码,以及几乎可以跳过不看的组织成员的规矩。

“……利兹大人?”王元姬看向利兹,这种事她还没有经验,不知道如何处置。

“呵,要不就是有人想扩大dolrs的声势,只要是居住在池袋的居民都会有一定几率收到这种短信……要不就是有人盯上了我们。”直觉告诉利兹是后者,不要问为什么,都说了是直觉了。

“盯上了我们?我们这些天什么都没干吧?”张菁疑惑道,难道天天窝在家里玩单机,最多就是出去吃个饭、买零食,这他喵还能惹事?

“谁知道,我们没惹事不代表其他人没有惹事。”尤其是妲己、妲己和妲己。

好吧,利兹并没有意识到“有个道士给赛门瞬间治好的伤势”这么荒谬的传言会有人当真并深入调查,他也不知道折原临也这货一直努力搞大dolrs,吸纳他这种奇人异士一直是临也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