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让他来花,也许一辈子也花不完了。
这就是柔妹妹所说的甜蜜的烦恼吧。
“英雄所见略同。”她也有心买土地的,上千亩那种,弄个大庄园。“可是买那么远,让谁替咱们看着呢?”
所以说人才难得啊。
还得忠心,又要能干,不太好找。
沈自秀又被难住了,一时还真想不出来一个能担当如此大任的人。
“三哥,我和你说件事。”张柔拉着沈自秀将沈二嫂的事情说了。
她也没添油加醋,属于客观描述,“其实我并不怎么生气,本来我就觉得和大嫂有些投缘。”
沈自秀沉了脸,他真没想到,叹了口气,“柔儿,是我不好,如果我能…”
张柔一把将他嘴巴捂住,“不许你这么说。”
虽然三哥没有说完,但是张柔就是知道,他将错误揽到自己身上,认为他职位不够高,所以沈二嫂才会高人一等。
“我是那种不想夫君觅封侯的女人。”而且也不是没有其他的办法。
三哥参加的是武举,即使成绩不错,进了五城兵马司,他的升职上限也不高。
太平年间,武人积攒功劳都太难了。
不过她巴不得这样呢,她可不想三哥为了一些功劳去战场拼杀。
“三哥,我有个想法,我想办个大书院。”这是她考虑多年的。
在熙朝有两种人很受人尊重,第一个就是做官,有权。
再不就是有名望,或是当大儒或是做大善人。
她综合考虑,还是第二条比较容易。
现在让三哥弃武从文当大儒是来不及了,可也不是没办法,她可以建书院,这样名望自然就有了。
沈自秀有些兴趣,“怎么说?”
“就是想在北区买房子,挨着买,买个三四条街…”张柔兴致勃勃的给三哥讲她的计划。
“等等,柔妹妹,你没说错,要买三四处街…不是房?”沈自秀觉得柔妹妹肯定是口误。
张柔点头,“是街道。我看过一条街也是十来处房子,现在北区的均价是四百两,一条街就是四千两,四条街是一万六千两,不过这是最保守的计算,人家住的好好的,凭什么卖给你,所以肯定要加价,加两层的话差不多就得两万两。而且等咱们书院出了名,周围房子肯定要升值,所以再买两三条街很有必要,还得打点官府、盖房子,差不多需要五万两。”
沈自秀有些咋舌,“为何要买那么多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