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一平把国内连同这些地方,当作了基本盘。
首先确保在这些地区的领先优势,未来才能有更多的资本,去和其它的电商,主要是美国的电商,在欧美展开角逐。
当然,他们还有另外的一些想法,比如冯一平就觉得,这样的战略,如果实施好,自然有助于国内很多企业的销售。
我们的很多产品,如小商品、家用电器和服装,在世界上可都是非常有竞争力。
他还清楚,目前的两个平台中,嘉盛商城,以后会越来越受欢迎,而原本的淘宝,相对而言,不太适合消费升级后国内的发展,但淘宝上的众多商家的商品,因为物美价廉,倒是很适合印度。
从这个意义上说,冯一平也是希望能借此给国内电商平台上的客户们,拓宽销售渠道。
而且应该是不错的渠道。
印度在传媒、影视、娱乐、软件和创意等领域,和第二产业挂钩不大的方向上发展的都很好,思路很新颖,商业模式也很成熟,还有着不错的人才储备机制。
尤其是文化产业方面,因为很多中高层管理人员,都是花大价钱从好莱坞和欧洲高薪聘请而来,他们不但和国际更接轨,具体的制作和创意同样很强——这也是冯一平在宝莱坞呆了一天的原因。
不得不说,在这个时候,整体上看,在文创方面,我们还真的和印度存在差距。
但除此之外,只要是和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相关的行业,印度那就真的没什么好说的,工业上,众所周知的没什么亮点,农业上,除了和后天无关的特产,同样没什么亮点。
印度的一些问题,比如基建的落后,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正是工业的落后,制造业的落后。
如果在印度有了一个领先的电商平台,那一定程度上,就相当于把我们的“小商品城”“服装城”“电器城”等,都搬到了网上。
他相信,淘宝平台上的很多卖家,未来更适合印度,因为,很多印度人吧,客观的说,眼高手低的很多,脑海里想的是到瑞士去旅游,但心理价位是10美元一天——淘宝正是满足这样愿望的一个神奇的平台。
从印度的现实来说,电商这种模式,有着非常不错的基础,因此应该也能在印度得到很大的发展。
在印度,类似家乐福沃尔玛这样的大卖场,有,但其它规模稍小的商超,包括嘉盛旗下的有佳这样的便利店,尚难觅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