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董成兴跳上一辆也是五里坳特色的电动三轮车,金诚想起一个问题,哦,忘了问他,第一次来五里坳时,五里坳是什么样子。

不过,这个问题还真没什么难的,去镇的同事,去县图书馆的同事,很快都带回了相关的资料。

不论是从数据还是图片上看,五里坳的今昔对比,那真是实打实的翻天覆地。

而这个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自冯一平对五里坳镇进行投资时伊始发生。

另一项让金诚这个对这些被报道成典型,知名的村、庄、镇,有些成见的人来说,无论是五里坳还是冯家冲,它们和之前的那些同伴们相比,有一个最大的区别。

以前的那些成为典型的村或镇的一个共同点,无一例外,它们都是以集体经济为主。

因而带领着大家致富起来的那些领头人,有极高的威望,这自然而然的会导致出现集权、一言堂,或者说父传子等等这样种种有弊端的情况。

这些弊端,极大的限制了他们今后的发展。

而无论是五里坳还是冯家冲,占主体的是私企,说白点,就是冯一平的公司,因此自然不会出现集体企业的那些弊端。

而且这些公司的发展,也极大的带动了本地民众的致富,他们在家门口就有了可以挑选的工作机会,他们的相关出产,也能卖个更好的价钱,还不用收白条,或者被各种刁难……

更重要的一点是,看得出来,虽然冯一平一直在不断的对五里坳进行投资,但他显然也在努力,配合当地政府,引进其它更多的外来投资,努力的降低他旗下公司,在五里坳的gd里所占的比重。

而这方面的成就,目前可以说相当出色,那么多国内知名的企业,都已经在五里坳投资设厂,还有不少,也已经达成了协议。

只能说,冯一平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真不是盖的,一定程度上,都可以算是能点石成金一样。

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寄望

不过才到了短短的几个小时,金诚的另一个收获是,五里坳镇政府,这确实是一个让他都觉得钦佩的行政机构。

不客气的说,五里坳镇政府出台的很多政策和做法,比如他们对本地地价和房价的调控,他们对公务员的管理,他们对商家诚信的管理……可以说,比一直以改革开放的步子大闻名的深圳,还要有前瞻性,还要科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