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家都说上了英语,朱总也终于不用再为穆尔蒂翻译,坐到了冯一平旁边,“冯总,我可是听很多人说过,你的每一次公开演讲,都非常经典,这不由得让我期待起你明天的演讲来。”

“朱总过奖,有你和其它几位前辈在,老实说,我压力还真的挺大。”

今年的年会,中国问题,依然是最受关注的一个问题,所以明天论坛的第一场就是中国,除了朱总,还有国内知名的经济研究所所长,以及知名的外交家,都将发表演讲,冯一平,排在第四位,也是最后一位。

“冯总你过谦了,你可不是一般的企业家,你还是国际知名的学者,之前知道你也决定来年会,我们很多人都感到由衷的高兴,没有谁比你更合适来代表我们新一代企业家的形象。”朱总的普通话一般,为了让冯一平能听清楚,所以他说的很慢。

哪些话是有心机的恭维,那些话是肺腑之言,冯一平自忖现在能分辨得清楚,朱总的这些话,还真不是恭维。

他的心情,冯一平能够理解。

哪怕在平时无所谓,但越是在国际性的平台上,我们就越是渴望己方的力量越强大。

因为很多越是国际的地方,其实更看重你所在的群体。

与会的有超过1000家公司,而国内才不到20家,这样的情况,并不是第一次出现,作为论坛理事会里的中国人,朱总尤其需要冯一平这样的生力军来参与。

眼前的这个温和的年轻人,此时可已经是会让很多老牌的商业领袖都相形见拙的人。

“真谈不上代表,但我会珍惜这样的机会,”冯一平说,“其实我觉得,这样的机会,我们的国企,真应该好好把握。”

朱总的公司,虽然总部在香港,其实还是国企的性质。

“应该是如此,但也不是没有障碍,”朱总显然考虑过这个问题,“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民间的平台,由(rivate ublic artnershi)加上ngo、学术界(civil society)、政府以及商界三部分构成。”

“而我们的国企,虽然实力雄厚,但有他的特殊之处。”

也是,尤其是我们这样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企,很多外国人可能会认为他们是国家机构——其实这个认识还真不算有多不准确。

那么就很容易让人产生误会,我们与会的,全是政府代表,而其它国家,都是以商业公司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