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将要出台的那份建议,大家也都钻研了好几天,那谁先说说,看了后有什么想法?有哪些新方向,值得我们努力。”
不像公有制企业,能够要到政策,非公经济,就只能被动的等国家出台相关政策,这也让这些非公经济的负责人对国家政策的高度敏感。
虽然刘继忠自然不是这次上头征询意见的对象,但和其它的民营企业老板一样,消息一传出来,他就保持了高度的关注。
根据政府里朋友的说法,这项政策,现在已经行将出台,那么他们自然要预先有所准备。
因为大家显然都盯着这一次政策带来的利好,不管是哪个行业,资源总是有限的,只有把工作做在前面,才有更大的把握锁定那些好些的机会。
这里的“工作”,主要指的是对相关行政机构的公关,这个冯一平和嘉盛非常排斥的事,恰恰是刘继忠喜欢和擅长的,并且也因此获益匪浅。
“我觉得,可以加大资源发展我们的旅游产业,”一位说,“随着大家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在旅游方面的支出,一定会越来越高。”
“我赞成,旅游不但是会受地方政府支持的项目,也是一个覆盖面和广的项目,在一些热门的景区,我们完全可以配套餐饮,或者说,酒店项目,”另一位说,“看看嘉盛集团的酒店业,这两年发展得那么快。”
“我倒是觉得,我们可以涉足市政方面的工程,”又一位说,“大家都知道,这方面回报非常高,而接这些工程最关键的,就是政府关系,有刘董,这一方面,自然不是问题,”……
但对这些意见,刘继忠都不置可否。
“我觉得,我们最应该考虑的,是可以快速发展和壮大的行业。”终于有一位说出了刘继忠想听的话。
“哦,”他毫不掩饰的表示了赞赏,“那陈总你说说,是哪个行业?”
第八百四十九章 上天
刘继忠前后迥异的态度,显然让陈总来了劲,他咳了一声,伸手理了下桌上自己的本子,“我觉得,应该是传媒业,看看嘉盛传媒,成立不过才几年,投入也不大,目前却已经成为国内最炙手可热的传媒公司之一。”
刘继忠顿时大失所望,我要的是借这次机会,进入之前那些想进不能进的行业,你们这说的都是什么东西?
快速增长的传媒业?你确定那真的有比我建房子卖房子还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