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空调,除了电化教室和会议室,其它地方都没装,不过,对大家来说,热,真不算什么事,有房顶的吊扇足矣。
“变化真大,”肖志杰说,“这条河上,原来就只有一座只有枯水季能走的漫水桥,还有乡里的那座只能过人的老式拱桥,现在一算,至少有六座,这样的改变和进步,是实实在在的。”
一个他们都不认识的中年人从桥上开着摩托从桥上走过,“你是张校长家的千金吧,听说在省城教中学?真是出息了,这个是你女婿?好眼光,一看就是个福气相。”
“是,过年好,你这是还要走亲戚?”张秋玲笑着说。
“呵呵,现在哪还有时间走亲戚?我在镇里帮姑娘买了套房子,想趁现在还闲生,去看看那个小区建的怎么样。”
“哦,那恭喜了。”肖志杰很上道的拿出一包烟给他敬了一支。
镇里陆续有一些楼盘动工,买得也都很好,没办法,虽然现在从下面最远的村里到镇里,坐公交车最多也只要半个小时,虽然现在大家家里的房子都很宽裕,都很好,但是,年轻的姑娘小伙,有了工作以后,还是希望能有自己独立的私人空间,好在这对现在五里坳镇的大多数人家来说,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虽然跟你们不能比,不过我们挺满足的,以前哪想过能在镇里买房子?你们回来有在镇里转转吗?真该转转,镇里现在比县城好,真的,”他很自豪的说,“县里的人过来都这么说。”
“是,以后还会更好,市里的人下来都会说镇里好。”肖志杰说。
“呵呵,可不就是吗,厂越来越多,公司越来越多,人越来越多,楼越来越多,说起来,这个还真得感谢秋玲你的那个同学,要不是他,哦,车来了,我干脆坐车下去,骑这个太冷,有空带着女婿到家里坐啊,”那位把烟往耳朵上一夹,一拧油门,轰隆隆开过去,对着公交车喊,“等一下,还有人。”
“要不是在镇里买了房子,他家估计也能不用骑摩托,开上面包车。”肖志杰说。
这还真不是假话,镇上已经开了四家占地很大的面包车专卖店,因为对这会的五里坳镇居民来说,这车实用也实惠,所销量很大。
旁边,还有一家皮卡专卖店在建设,卖的永远比买的精,那些家伙已经预计到,会有很多想升级的会选择买皮卡。
“走吧,回家吧,”张秋玲看了看表,“饭该好了。”
肖志杰抬头一看,山上的那小院子里,张校长果然站在那。
“哎志杰,你快看,柳树的这些嫩芽。”张秋玲高兴的拉着肖志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