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先掌握一家上市的壳公司,装入优质资产,大幅抬高股价,然后通过公开市场融资或者通过(大大升值了的)股票质押贷款的方法圈来大量现金,有了现金就可以控制更多上市公司,收购装入更多优质资产。”
“每循环一次,控制的资金就可以成倍放大,几个循环下来,便能达到以一博十甚至以一博百的效果。”
“怎么听起来,跟阿基米德撬动地球似的。”方颖芝说。
“对,他们都用了杠杆。”冯一平说。
“从有关报道看,德隆在一级和二级市场介入了多方面的操作,据推测应该运用了多种杠杆手法,惟有如此,德隆才能以800万起家,短短十来年中,打造出一个净资产几十亿,直接控制资产400亿、间接控制1200多亿的庞大帝国。”
“真厉害,”方颖芝问,“可为什么他们现在遇上了难关?”
他就喜欢看冯一平这样侃侃而谈。
“坐庄,也是需要投入的,”冯一平说,“他自己下属的上市公司,比如我们都知道的老三股,为了让股价抬高,他们想了很多办法,但是,这股价炒上去以后,不管大市如何,就一定不能跌下来,因为他们可是以这高额的股价为基准,在多个金融机构融资来着。”
“股价一跌,他们就要跟着另外提供抵押物,但是他们旗下的公司之间,各种担保关系错综复杂,想找出新的抵押物,实在太难。”
“但人算不如天算,啤酒花事件引爆担保圈,牵连着xj几乎所有上市公司的股票都往下挫,其它人还好,他们老三股的价格降不得,只能硬着头皮护盘,高价往里收以维持高价……”
“我估计现在啊,他们手里可能攥着老三股大部分的股份,这老三股加起来,市值可不少,填这个窟窿,就得花巨资。”
“填这个窟窿的钱,是他们在外面花了很高的代价融来的,志毅应该知道,德隆系下属的那些金融机构,应该到处以高额回报来找资金。”
“对,我听蔡磊说,德隆旗下一家信托公司经常给他打电话,现在许诺的回报,都到了22,我都心动了,是不是要给他们一笔钱。”高志毅说。
“你幸好没投,不然你会发现,你让他们委托投资的这些钱,多半会变成老三股的股票,而且是老三股的高价股票。”
连方颖芝也摇头,“22的回报,怎么可能?他们怎么会这么做,肯定会亏的嘛。”
“这倒不是不能理解,有时从企业全局考虑,亏一点,其实关系也不大,让企业生存下去才是第一位的,只要企业在,亏了的钱,还有机会赚回来,只是,外面的报道对德隆各种不看好,我是担心,他们允诺的这么高的回报,估计也拉不到多少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