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佐斯有点不耐烦,至少在说话这方面,这个冯一平还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太不直接。
“换句话说,目前在亚马逊上购物的用户,购物之前,都有着很明确的计划,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会到亚马逊上搜索,然后购买。”
“但是,一般我们购物可不这样,我们去商场,本来只想买一条牛仔裤,结果买好以后,往往会发现旁边的一双鞋很好,虽然这双鞋价格可能会很高,但是你依然会买下来。”
“跟着你又觉得,另一家店的一款包,跟这双鞋很配,你可能只犹豫了一下下,又多买了一个包……”
“当你提着购物袋,吃着冰激凌走出商场的时候,发现旁边有一家不起眼的小店,一时心血来潮,进入一看,哦,原来是一家卖唱片的,其中正有几张,你非常喜欢,于是,你又买了几张唱片。”
“然后,你有发现隔壁原来是一家玩具店,里面有几款新玩具,孩子应该会喜欢……”
“一般而言,最后我们回家的时候,买到的绝不只是自己原本想买的那一样。”
贝佐斯现在在低头沉思,“我们现在的模式,不能帮助购物者发现原本没有计划,或者是一无所知的新商品。”
“对,我就是这个意思,仅仅只满足需求,我觉得远远不够,如果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能成为产品发现渠道,那我们将会变得更加强大,特别能对那些不太知名,刚成立的创业公司,能提供更多的帮助。”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我们亚马逊这个平台,将会更成功,对商家将会更有吸引力。”
“杰夫,你觉得我这个看法,值几个点?”冯一平喝了口水,好整以暇的看着沉思的贝佐斯。
这个问题,其实是电商很普遍的一个问题。
就比如我们用淘宝,它主页上的那些推荐,哪怕是自己并没有那方面的需求,有时也会打开看一下,至于其它的很多,自己应该会用得到,但是却找不到的东西,对不起,肯定不会去关注。
但我们去商场的时候,并不只光临那些地段最好的铺面,那些位置偏僻的铺面,照样会去看。
而且我们有事没事会去逛街,逛上几个小时大半天很正常,但是,没事就在电商网站上浏览几个小时的剁手党,那几率,应该相当之小。
“成为产品发现渠道。”贝佐斯总结道。
“对,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发相关软件,同时也可以调整我们的页面,还可以在一些商品下面,添加一些很搭的其它商品,比如买了衣服可以推荐鞋……”冯一平稍微说了几条应对之道,这是后来的电商网站普遍采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