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网的一些员工,听到这边的动静,也过来凑热闹,然后也都被吸引住。
“我不认为这是杞人忧天,因为从客观规律来看,就没有任何事务,会始终像正弦线一样向上增长,一直兴盛,那我担心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如果真有那一天,我们遇到不曾想过的危机,该如何应对,该如何渡过难关?”
“我认为我想出了一个答案,首先要尽量避免这样事情的发生,那么,最关键的是,我们的战略方向,绝不能出现大的偏差,甚至逆势而行。”
“在这个大问题面前,我们内部的那些被高速发展所掩盖的问题,其实都不是问题。”
“因此,积极悲观的我,在嘉盛创立之初,就先考虑到了这方面的因素,如何保证我们的战略不会出错?我始终关心全球各地的资讯,考虑到我个人的看法可能会比较片面,所以创办了那本严肃的《前沿》杂志,就一些我关心的问题,向那些知名学者约稿,并在杂志社下面,创办了一个规模越来越大的研究机构。”
“但是,这些还不够,有那么一句话,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因此,一些时候,大部分人认为是对的方向,还真不一定就是对的,例子很好找,比如已经爆发一两年的互联网泡沫。”
“所以我又考虑,那么,有没有一个是风险相对较小,抗压能力又强的方向?比如像做豆腐生意这样,做硬了可以做成豆腐干,做稀了就当豆腐脑卖,做成好豆腐,却卖不掉,也没关系,因为还可以做成臭豆腐。”
冯一平在那个不大的圈子里来回踱步,“当时我只是模模糊糊的有一些概念,在这个从国家到地方到个人,大家都在热烈欢迎以互联网为中心的新经济的时代,其实很多人不愿意投资和从事的工业,却比新经济有更好的抗压能力。”
“因为不管是在哪个时代,不管是什么经济形态,始终离不开工业生产,可以说工业是所有经济形态的基础。”
“但是,工业行业也有它的劣势,前期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平均回报低,作为一个逐利的资本家,我试图在工业系统里,找出一个抗风险能力强,回报又可观的方向来,后来我觉得,工业设计,是一个不错的方向,所以,我成立了这家神奇工坊。”
“哈佛商学院的一位教授曾经说,现在企业靠价格竞争,明天靠质量竞争,未来将靠设计竞争,这很有见地。但在硅谷的这一年多时间,接触了世界上众多的知名企业之后,我觉得不仅仅是如此,在工业界,甚至可以说,设计就是生产力,设计也是核心技术。”
金翎这会大概明白冯一平长篇大论这么一通的用意,有些啼笑皆非,既然是为了这个,那有必要把铺垫讲得那么沉重吗?
不过,她也承认,那样的开头,确实能抓住人。
“现在很多人都骄傲的说,我们国家是制造大国,确实如此,在美国,不管是买日用品还是工业品,要在众多的中国制造找出美国本土生产的,就和玩找茬游戏一样很有挑战性。”
“我又进而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这样一个生产了很多商品的制造大国,经济上却落后于美国那么大一截?”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容易找到,这是产业转移造成的,欧美发达国家,把利润相对较低的工业生产,转移到我们这些劳动力成本、用地成本、环境成本等各方面成本都较低,但又渴望发展的发展中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