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拿租金,得要一年半的时间。”黄冠福点了点头。

“所以,黄总您如果有兴趣,我个人建议,特许经营还是不错的,你可以看看相关的流程和费用,真的是一件双赢的事。”徐斌依旧卖力的建议。

已经浏览过那些资料的黄玉谨说,“成为你们的加盟店以后,经理也一定要由你们委派?”

“是的,不过这是为我们的共同利益考虑,我们的分店经理,都经过了专业的培训,而且我认为,这对小黄总您来说,也是一件好事,不用再操心那些琐碎的事。”徐斌解释了一下,他以为黄玉谨是担心这样一来,自己就没有实权。

“这些我相信你们,玉瑾虽然很有经验,但并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你们派来的那些经理,肯定更称职,”黄冠福打断了他们的话题,“我女儿,她同时还在帮我打理另外的生意。”

哦,那就好,就怕黄玉谨是一个喜欢抓权的。

“不过,”黄冠福沉吟了一下,说出了一句让大家意外的话,“那你们有没有考虑,再购买一些产权呢,说真的,我那四家店,有两家地段真很好。”

这个转折真的挺大的,难不成黄冠福一开始就打的是买宾馆的主意?徐斌觉得很受伤,准备这么多,就盼着有人加盟,难道又用不上?

“这个,黄总,一般来说,我们的直营店,都是采取租赁的模式,您也知道,我们怡佳是要在国内的一二线城市都布点,虽然资金还算充裕,但也不可能每家店都买下来,那投入的资金,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我们也扩张不起来。”冯一平解释了一句。

“冯总,你知道吗,我是特别后悔,当初怎么就没有注意到你在香港发行的杂志。”黄冠福又来一个大转折。

第四十九章 送上门来的机会(下)

这话同样说得很突兀,让冯一平有些摸不着头脑,不过听语气,应该是对《前沿》杂志比较推崇的样子,就笑着说了一句,“黄总见笑了,不过我的这本杂志,明年初,就可以在内地正式出版。”

这是他这些天也一直在做的工作之一,商务印书馆在其中出力很大,帮他引荐了不少人,不过,要等程序跑下来,盖章盖完,至少也得到明年初或者明年上半年。

黄冠福重重的拍了一下椅子扶手,“唉,要是今年初就同时在内地出版就好啦!”

这是怎么回事?冯一平看了看金翎,她也不明白。

好在黄玉谨及时说明了原因,“我哥哥在美国留学,这两年一直在炒股票,去年专程回来了几次,后来,我们把家里的好多资产,包括四家宾馆,向银行抵押贷款,都投到了纳斯达克上,后来的事情……您也清楚,所以我爸爸在前几天看到您那本杂志三月刊的时候,就一个劲的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