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不一会,冯一平的电话就打了过来。

……

如冯一平所愿,经营报刊登了两篇关于他的书和他的事的报道之后,地方性报纸不说,比如省、市里的报纸,肯定不能落后,他们仗着地利,更详细的报道了冯一平的一些事。

商务印书馆的人,来和冯一平谈出版事宜的时候,国务院主办的中央直属党报,全国经济类报刊中权威性、公信力最强的《经济日报》,也报道了冯一平的这本书。

这个报道真的非常是时候,布置会议室的小姑娘,在桌子上放了好几份,还非常贴心的翻到了那个版面。

虽然这么做非常刻意,不过冯一平还是很赞赏他们这种自发的行为,有这样的条件不用,那才傻呢!

有这么多媒体免费帮他打广告,冯一平这本在国内还没出版,就已经很红的书,给他争取到了非常满意的版税,用商务印书馆的话说,“这是国内最顶级作家的版税!”。

不过,老祖宗早就说了,物极必反,就在媒体都在热捧,不少人都在期待能早日买到这本书的时候,有一群人,也盯上了这个热门的话题。

第三十四章 抹黑

在互联网+的时代,很多有想法的人——他们中有原本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也有本来已经有些知名度的人,非常清楚的意识到了“知名度”这个玩意的含金量,因为“知名度”,可以有很多种途径变现。

所以他们用尽各种手段,制造各种话题,就是为了引来公众对自己的关注。

一番运作之后,好多普通人成功的晋身为“网红”,之后,有的成功傍上了富豪,成了富婆,不少开起了网店,当起了店主,据说最成功的,一年能有八位数的收入。

还有些,不管是有正面还是负面的知名度,就靠着自己有“知名度”的这副皮囊,来钱更快。

比如那个以一人之力,轻轻松松的干倒了一家百年老店的“郭某某”,与人春风一度,就能得到大多数人一年都赚不到的收入。

至于那些本来有点知名度的人,也是各种绯闻,各种捆绑,各种跟风,各种模仿,不管网友是骂还是赞,总之,经常让自己登上热搜榜头条,成功的从国内二三线的位置,进步到可以去国际上刷声望。

在网友们一边倒的嗤笑声中,被嗤笑的人,已经接各种代言接到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