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自己的前程,这是个很虚的理由,还比较遥远,说现实一点,好多还是为了给爸妈争口气。
这样的说法,有好多人可能不理解,虽然之后,他们会明白,读书最终还是为自己,但在以前,确确实实是为了爸妈。
冯一平很清楚,十几年后,他们镇,并没有因为高等教育的普及而出了更多的大学生,大学生依然是凤毛麟角,这有硬件的原因,他们县依然只有一中那一所高中,每年中考录取的人数还是有限,当然一中的学生上大学的比例,比现在肯定要高。
但是,那时再没有家长会让自己的孩子在初中复读考高中,更不要说让孩子高考失利后再复读一两年,只为考上大学,没有。
那时的大学,对家长,对好多学生,并没有现在这么大的吸引力,学费越来越高,早就不包分配,更别提直接进什么机关单位,有干部的身份。
那时的家长和孩子,关心的是村里混出来的那些包工头,谁又接了一个工程,谁在外面开了一家店,张三过年开回来一辆奇瑞,李四开回来一辆本田,王二麻子最厉害,开回来一辆奥迪,至于读没读过大学,重要吗?赚钱才是硬道理。
但是现在,他们考上了大学,是比给家里赚回十万块钱还让爸妈要高兴的事,十万块钱虽然多,但是并不能保证孩子有个光明的前程,可是上大学不一样。
王昌宁和肖志杰他们也一样,这时也觉得光明的前程在向自己招手,一条金光大道正在脚下铺开,过去那几年的付出都有了回报,有些心情激荡,把啤酒当水一样,一杯杯的往肚子里灌,女孩子们拦也没用。
“好了,这不是在家里,喝醉了都没办法扶你们回酒店,明天还要早起赶路,少喝点吧!”
肖志杰他们还是选择跟车回去,现在的火车慢的很,不如自己开车快,而且有两个司机轮换着开,他们今天晚上就能回到省城。
该说的话昨晚说的差不多,现在也没什么好说的,现在三家的经济情况都不像以前,不管是做火车还是飞机,首都到省城之间都方便的很,所以也没有什么离别的惆怅之类的。
他们三个在一边侃着昨天对方喝高了时的丑态,那三个女孩子在另一边,倒是有些感伤。
黄静萍和张秋玲这两个闺蜜,拉着手说的眼睛都红了,肖志杰看着那边,说了一句,“女人啊,都这样。”
“你敢大声点说吗?”王昌宁笑着问了一句。
肖志杰很没志气的缩了缩脖子。
女孩子们终于分开,张秋玲走过来对冯一平说,“你可是我们班的骄傲,希望到了首都也要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