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就要掏兜。
宋红米摆手,“我不要钱。爹娘,我是听小弟和我说了老和尚那事,前几天我没说什么,因为我也是半信半疑的,不过今天我看到了这个。”
宋红米拿出一张旧报纸,“爹娘,你们看,这报纸上说了甘肃那边已经闹灾了,说是地都裂开了。”
在老百姓眼里,这报纸就是权威。
宋红米也是知道这招儿好使,频频使用。
宋爹表情有些凝重,接过报纸。
“孩他爹,还真事啊?”宋母不认识那么多字,不过也凑了过去看。
因为看不明白,更着急。
“嗯,是挺严重,上面有图呢,地都裂开口子了,这是大旱了,这样还指望啥收成。”宋爹摇头叹息。
宋红米趁机劝说,“爹、娘,趁着今年收成不错,咱们要好好准备啊,真要是…那粮食就是命啊。如果明年没事,大不了再卖,粮食又不会长腿跑了。”
宋爹直接拍板,“今年也没啥用钱的地方,粮食先不卖了。”
“孩他爹,你说我是不是该回趟车圃子?”宋母很是犹豫。
“肯定要去啊。娘,你不但要去,大伯娘、三婶,你都应该去说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要不然真闹灾了,他们一点粮没留,回头肯定要去大伯、三叔家借的,都借了,饿肚子的就是我大伯和三叔了。”宋红米怕挨骂,没敢提宋母。
宋爹掏出卷烟,在油灯上点着,“那我还得和大姐、二妹说一声。”
宋红米知道宋爹说的是宋大姑、宋二姑。
去年在大伯家见过,对她们这群晚辈挺好的。
“那就要尽快,我听我同学说,有的大队已经秋收完毕,已经在送公粮了。”宋红米催促道。
“这哪走的开,你大伯不给假啊。”宋母埋怨着。
宋爹抽了口烟,“明个我和大哥说一声,咱们也不差多少了,今年天头还算正常,也没看出来会提前下雪,愿意请假的就给,反正请假没工分。”
为了鼓励大伙努力干活,秋收的工分都是上涨的。
宋母嘟囔了句,“咋点子这么寸,说好明年给老大找对象的。”
“娘你可要慎重,这可不是多双筷子的事,万一对方娘家没有粮食来借,咱借不借。”宋红米忍不住吓唬了宋母一句。
在心里对着宋大哥倒了句歉,看来他还得多打几年光棍。
不过就是三年后,宋大哥年纪也不大,不耽误什么。
能做的她都做了,当晚宋红米睡了场好觉。
第二天学校,关于老和尚的事情居然有人在说了。
版本还是不一样的,讨水喝还是有的,可是后续改编了,变成了老和尚一步几里,两三步人就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