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五十年代小奋斗

不管是做地基还是谷场,必须夯实,这样土地经过压缩,一般情况不会下陷。

“地方真不小。”宋红米感叹一句。

谁让北方地广人稀呢。

上辈子父母留给她的房子有八十多平,还算公摊,就是那样,她都觉得挺大的了。

没想到这辈子房子更大,确切的说院子真大。

就是这个年代的盖房水平太一般,房间布局也不合理。

不过对于这些,宋红米是不准备参合的。

还是那句话,她不想让家里显得太特别。

突然传来宋小弟的声音,“小姐,你干嘛呢?”

宋红米扭头,居然看到了柳宵,“柳宵哥,你来了。”

“嗯,找你写作业。”柳宵扬了扬书包。

宋红米知道这是借口,她已经帮他将一年级的知识点全部撸完了,准备学习二年级的了。

“好啊。”宋红米痛快的答应了。

最近柳宵哥经常来宋家写作业,宋爹娘都习以为常了。

“小弟,你也过来。”宋红米把要溜的宋小弟摁住。

小家伙脑袋绝对够用,就是坐不住,屁股跟长了钉子似的。

不过她也有办法对付他,规定学习多少就给他一块糖或是半块糕点,暂时看来效果很不错。

明年宋小弟入学,完全不是问题。

三人回了宋家,不过没进屋,就往外头搬了个饭桌和三个小凳子,放到了棚子下面。

现在天气越来越热了,棚子下面能有些阴凉。

宋红米花三五分钟给宋小弟出了一页题,前面是数学,多是填数字,一百以内,也有几道三以内加法。

后面是语文,填写简单的一些字。

有些

复杂的字她甚至写了大半,让宋小弟填写缺的笔画。

“写全对了就可以出去玩了。”宋红米又给宋小弟一个小笔头。

柳宵掏出一叠报纸,“我在县里旧品站买的,日期比较新。”

宋红米有些兴趣,“我看看。”

是《人民日报》。

之前她和柳宵哥抱怨过,在宋家村消息太过闭塞了。

没想到柳宵哥就记在心里了。

她知道这个年代报纸可不是想买就能买的,是需要单位在邮政局统一订购。

这些报纸是一个月前的,还算有些时效性。

“别乱看,老实写你的。”宋红米暼了宋小弟一眼。

“小姐,二哥去县城了,坐牛车去的。”宋小弟说完又低头写了。

宋红米挑挑眉,她还真不知道,宋二哥去县城干嘛。

又瞅瞅宋小弟,这小家伙消息一向灵通。

宋红米揉揉他的小脑袋,“二哥肯定是有事。1+2=3,为啥2+1=2?重新算。”

宋红米将报纸分成两份,递给柳宵哥一份。

两人安安静静的看了起来。

很多内容她都是一扫而过,但是有一条让她格外关注了起来。

她拿着铅笔在一块豆腐块大小的报道上画了个大圈。

然后将那张报纸单独的叠放了起来。

柳宵注意她的动作,用眼神询问她怎么了,宋红米摇摇头,暼了眼宋小弟。

柳宵点点头。

好一会,宋小弟解放似的大喊,“小姐,我写完啦!”

“你自己检查了么?”宋红米就是要从开始就养成他这些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