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5页

因地震而出现的志愿者大军,让西方民众意识到,中国社会的印象和形象,与以前的官宣有多么大的反差与不同!

对于这一切,李君阁表示不屑一顾。

仓廪实而知礼节。以前那是大家日子都过得紧吧,但是中国人的传统家国,民族观念,那是早就铭刻到了骨子里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孟子·梁惠王上》,那是两千多年前的事情!

根据系统的统计,仅在十五日这一天,就有至少五万名志愿者以蜀都为中转地,想尽一切办法奔往灾区。

要是加上各地的志愿者,和一些临时的义工,那数量更是庞大!

对于突如其来的志愿者大军,灾区基层干部们的感觉是复杂的。

大家都缺乏经验,甚至是缺乏信任。

对于这些开着自己的汽车,拉着药品食品,背着各种装备,眼里透着殷切泪光或举着写着各种字号旗帜的人们,干部们既感欣慰,也感紧张与头痛。

欣慰的是,在人手和物质紧张的情况下,来了救兵。

紧张的是,不知道那些写着各色文字的旗子的qq群,微信群,有没有在民政部门的登记名单上,有没有别有用心甚至居心叵测的人。

而头痛的,则是原本就紧张的灾区供应状况,会不会因为急剧增加的志愿者人数而显得不堪重负。

这种疑虑,广泛存在于灾区各级干部们的头脑中,其实这是源于他们对志愿者这个概念的陌生。

最初阶段,整个蜀都市,负责登记和接待志愿者的工作人员只有五十人。

这样巨大的反差。背后所显示的,是政府有关部门对志愿者的热情估计不足。

虽然多数志愿者为救灾工作做出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但其中也发生了一些因情况不明而出现的过激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