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入冬了,一块块梯田蓄满了水,一副“潦水静而寒潭清”的架势。
每口田里有一个小竹圈,那是投喂稻花鱼的地方。
李君阁说道:“九个月了,这里边得有多少鱼了?”
大伯说道:“翻年鲫鱼就可以上市了,育肥了三个月,现在都在半斤左右,就是不知道城里人吃得惯小鲫鱼不,听你大堂哥说蜀都人吃的鲫鱼都七八两上斤的。”
李君阁哈哈大笑:“大伯,这个你不用操心,不是他们喜欢吃大的,那是因为他们吃不上小的,或者压根没吃过!那些鱼都是眉州年总他们搞出来的玩意儿,光长了鱼样子,没长成鱼味道!”
转眼一看山脚下好些白点,起码有上百只的水鸟。
李君阁指着那些说道:“大伯,怎么这么多鸟?”
大伯笑道:“猎户的老话,是好肉谁都喜欢,稻子割了后这里鸟就多了起来,我们在山顶上修了个鹰棚,平日里都是金毛麻头轮班看着,今天不知道这俩上哪儿去了。”
李君阁摸出鹰哨来一吹,这还了得,爸爸回家也不是你们不做作业的理由,都给我回来干活!
俩扁毛还以为有啥好事,屁颠屁颠地飞过来,结果李君阁一个喂了一条小鱼,指着那群水鸟说道:“都给我轰走,然后谁值班谁守着,五溪河里鱼那么多,跑来祸祸我的稻花鱼还有理了!”
看着金毛跟麻头凶神恶煞地向水鸟群扑去,李君阁一副地主放狗咬了穷人后的得意模样,跟大伯一起转回。
大伯家三个儿子,李君阁又打听了一下三个堂哥的情况,知道大堂哥的河鲜馆生意很好,二堂哥的船儿面也是卖得风声水起,小堂哥被阿冲叔拉到苗寨帮忙搞木楼改造去了,都没在家,很忙。
这才和大伯告辞,准备去农家乐看看,顺便拜访下几位大师。
来到村尾,远远就看见刘爷跟他招手。
李君阁三步并作两步赶过去,拉着刘爷的手:“刘爷!俩月不见怪想的,我杜姐还好吧?”
刘爷笑呵呵地说道:“还好还好,不过得你这么久的照顾,我们这就要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