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同样的套路绯红已经用过了。
那就是当年《侏罗纪公园》冲击影史前十的时候,顾朗也喊出了“助力华夏导演冲击影史前十”的口号,响应者同样云集,甚至于,为了票房更高,顾朗还说出了“我欠洛远一张电影票”的恶俗宣传语,因为的确并非洛远所有的影迷都会去电影院看洛远的电影,有些人更喜欢等电影出来后在网站上观看,顾朗的目标便是这样的人群,同样算是道德捆绑的一种,实用性颇强。
另一边。
王琦也在为《珍珠号》的海外宣传,死无数的脑细胞,他现在已经身在环星,每天都参与这部电影的宣传策略,现在的情况是,大家都知道这部电影最近非常火,知名度早就足够了,缺的就是,如何让这群对《珍珠号》早有耳闻的观众走进电影院?
环星采用了打折的策略。
也就是说,和一些卖票的软件商量,给购买者提供一些八折之类的折扣,毕竟很多人原本不想看电影的,但如果是看到电影票比平时便宜很多的话,说不定,他们也就去看了。
这个策略,倒也不算亏钱。
一来,环星的面子够大,足够让这些卖票的软件做出一些让步了,也就是少些利润空间而已,二来,如果这样能够卖出更多的票,他们也是愿意的,甚至于,王琦已经做好了让公司补贴这些电影售票软件的思想准备,这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为了冲击票房,大家都干过类似的事情。
有时候为了面子也会做这种事的。
要不然,那些电影售票软件哪来的三折票给你买?
都是电影公司自己贴了钱的,为了电影观看人数多些,数据漂亮些而已,就拿影史第一那部作品来说,其实说一千道一万,票房能够那么高,也绝不仅仅是因为导演去世那么简单,背后又有多少围绕着“国际大导演遗作”的营销宣传策略呢?
不过这样的事情没人深究罢了。
真实的成绩,这部影史第一的电影,或许可进影史前十,但是成为第一,却太勉强了,纯粹是被宣传给强行搞了上去而已,这点已经是几乎公开的秘密了,只是导演去世,大家不讨论而已,毕竟对死者不敬。
总而言之……
洛远面对的这个对手,不是那种常规的,依靠硬实力创造记录的作品,所以这也意味着他想要成为第一名,要付出更多的东西,而目前站在导演的角度来说,洛远能做的,基本都已经做了,宣传他没落下过一次,拍摄和后期也是尽心尽力的完成,剩下的只能交给公司的左膀右臂们了。
他们也是能够决定票房的人。